— 分享 —
— 收藏 —
编辑:唐宋小编 来源: 唐宋 日期:2025-04-21 浏览量:67
文章标签 钢铁
以下是对关税政策影响下钢管供需结构及区域市场变化的深度分析:
对钢管供需结构的影响
需求方面:
国内需求:中短期内,由于我国城镇化率仍有提升空间,城市和县城供水管网设施建设以及老旧管网更换等工作持续推进,钢管的国内需求仍有一定支撑。但长期来看,若全球贸易摩擦持续加剧,宏观经济受到影响,可能会间接抑制国内建筑、机械制造等下游行业的投资和生产积极性,从而导致钢管需求增长放缓。
国际需求:2025年4月中美双方互将关税加征至125%,由于中国对美钢材出口量占比较小,仅0.8%左右,所以直接影响有限。但美国对全球钢铝统一加征25%关税,会使得其他国家的钢材出口成本上升,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市场对钢管的需求。不过,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仍在推进,对钢管的需求仍在增长,如东南亚、南美等地区,可能会对国际钢管需求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。
供给方面:
国内供给:关税升级导致国内钢材出口受限,部分出口型钢管企业可能会将产品转向国内销售,增加国内市场的供给压力。但从长期来看,随着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推进,落后产能的出清和行业集中度的提升,钢管行业的供给质量有望提高,供给结构将得到优化,一些低效、落后的钢管产能会被淘汰,而高端、特种钢管的供给能力可能会增强。
国际供给: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,使得国际钢管产业布局也在调整。部分国家可能会加大对钢管产业的投入和扶持,以提高自身的产业竞争力和供应能力,这将对国际钢管供给格局产生影响。同时,一些跨国企业可能会重新评估产业链布局,将部分生产环节转移至关税较低或贸易政策较为稳定的地区。
对区域市场的影响
国内市场:
区域供需平衡:由于出口受限,原本用于出口的钢管可能会在国内不同区域之间进行调配,打破原有的区域供需平衡格局。一些原本依赖进口钢管的地区,可能会增加对国内钢管的需求,而钢管产能过剩的地区,则需要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,寻找新的市场空间,这将促进国内钢管市场的区域间流通和整合。
产业结构调整:不同地区的钢管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存在差异。在关税政策影响下,各地区将根据自身的产业基础和优势,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。如华东地区作为我国无缝钢管的主要产区,占比约60.3%,可能会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,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,拓展高端市场;而一些中小钢管企业较为集中的地区,则可能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,需要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提升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。
国际市场:
传统出口市场:美国市场对中国钢管的直接进口需求将进一步受到抑制,但中国钢管企业可以通过转口贸易等方式,将产品销往其他地区再间接进入美国市场。同时,中国企业也可以加大与美国本土企业的合作,通过技术输出、合作生产等方式,拓展在美国市场的份额。
新兴出口市场:东南亚、南美等新兴市场对钢管的需求仍在增长,中国钢管企业可以凭借性价比优势,进一步扩大在这些地区的市场份额。此外,随着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推进,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加快,为中国钢管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,如印度、越南、泰国等国家对钢管的需求持续增加,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参与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、投资建厂等方式,深化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合作,巩固和扩大在新兴市场的份额。
全球产业布局调整:关税政策的变化将促使全球钢管产业布局进行调整。一些跨国钢管企业可能会重新评估其全球生产和销售网络,将部分产能和订单向关税较低的地区转移。同时,各国政府也可能会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,支持本国钢管产业的发展,提高产业竞争力,这将进一步加剧国际钢管市场的竞争,推动全球钢管产业的重组和整合。